数字生命
大同市携手中华书局在北京隆重发布了全国首个“花木兰数字生命”
1/22/2025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星空中,花木兰以其传奇故事和卓越精神,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人物之一。如今,花木兰首次以数字生命的形象惊艳亮相,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日,大同市携手中华书局在北京隆重发布了全国首个“花木兰数字生命”,并将其打造为城市形象大使,助力古都大同在文旅融合与文化发展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此次以“天下大同,木兰有礼”为主题的“数字生命”新闻发布会,由大同市委宣传部和中华书局联合主办,吸引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近20家权威新闻机构的记者参与。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各方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成果。
近年来,大同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文化之城”。这一举措不仅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力。历史文化研究表明,花木兰的传奇故事与大同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木兰文化不仅是大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它所蕴含的家国情怀、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大同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相得益彰,成为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中华书局作为国内知名的出版机构,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此前,中华书局已成功推出苏东坡、李白、李清照等数字生命形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此次与大同市合作,以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辞》为蓝本,进一步挖掘木兰文化的内涵,无疑是其在文化创新道路上的又一重要探索。
在新闻发布会上,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肖启明,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张宏以及大同市委宣传部相关领导先后致辞。他们一致认为,打造花木兰数字生命是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益尝试,也是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更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提供了新的范例。项目双方相关负责人在回顾项目历程的同时,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下一步,双方将推动实施《花木兰文化科技产业发展三年计划》,不断完善花木兰数字生命的形象与功能,拓展应用场景,加大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并强化与各方的深度合作,努力让木兰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发布会上,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的专家就花木兰IP的价值与愿景发表了精彩演讲,展现了学术界对这一文化现象的高度关注。此外,中小学生还表演了诵读节目《木兰辞》,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诠释了木兰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与此同时,大同日报传媒集团出品的一系列文创成果也在发布会现场精彩亮相。其中,新春系列冰箱贴以其喜庆的设计,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节日氛围;木兰贴图本则为大众提供了全新的互动体验,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木兰文化的魅力;《字见大同》台历更是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日常实用功能巧妙融合,展现了文创产品的独特价值。此外,现场还陈列着与木兰相关的特色食品,从多个维度展现了“木兰”的独特魅力,让观众在视觉、听觉和味觉的多重享受中,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