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AI技术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它以多样化的应用形式,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与工作效率,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全新世界。然而,在这股技术浪潮中,一项颇具争议的应用——AI“复活”,正悄然引发着人们对生命本质与价值的深刻思考。
课堂上,一位同学突发奇想地问道:“你是AI吗?”瞬间,教室里爆发出一阵轻松的笑声。老师则以幽默的口吻回应:“谁知道呢,或许站在这里的正是一位AI老师呢。” 这个小插曲虽短暂,却也映射出AI在我们生活中的逐渐渗透与模糊的边界。
回溯至去年清明节期间,一篇报道如重磅炸弹般震撼了我。一家创新公司借助AI技术,帮助委托人“复活”了他们逝去的亲人,让他们得以与已故的亲人“重逢”。这些AI“复活”的亲人,不仅精准重现了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还能与“他们”流畅地进行对话互动。尽管这一切都隔着屏幕,但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却异常真实,仿佛亲人从未真正离开过我们身边。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通过AI“复活”的数字人将真正走入我们的生活。那句“人死不能复生”的劝慰之语,仿佛即将被改写为“人死可以复活”。据悉,相关公司正夜以继日地优化和升级技术,力图让这些数字化的生命更加贴近我们的情感需求,仿佛要将人类的情感世界重新编织。
然而,我们真的需要AI“复活”吗?这个问题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有人为之感动落泪,认为这是对逝去亲人的深情慰藉;有人则觉得隔屏相见诡异至极,难以接受;还有人认为,一个无法与之谈心、无法一同散步吹风的数字恋人,终究不是那个真实的她。如果真有一天,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AI“复活”亲人出现在眼前,是好还是不好?这真的算得上是“复活”吗?我们人类真的需要这样的AI“复活”吗?
试想一下,倘若“人死可以复活”,我们还会对生命抱有敬畏之心吗?如果人生的剧本可以随意重写,知晓剧本的人生,还有何意义可言?生命之所以珍贵,恰在于其一次性,不可复生;人生之所以迷人,也在于其未知与不确定性。正是这些特质,赋予了生命和人生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如同璀璨星辰点缀夜空,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
小时候,外婆曾给我讲过一个古老的故事。远古时期,人类拥有一条由12节组成的长尾巴,每一节都象征着一段生命。当12节尾巴全部变黑,生命便走到了尽头。如果能在全变黑前,通过新的尾巴来延续生命,那么人们便会在生命的尾声中,或拼命寻找新的尾巴以延长生命,或在知晓生命所剩无几时肆意挥霍。佛祖目睹了世间的混乱,为了恢复人类的秩序,他下令砍掉人类的尾巴,让人类不再知晓生命的期限,人间终于恢复了平静。
如今,AI“复活”技术难道就是那被佛祖收回的“人类的尾巴”吗?科技固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思维方式,也带给我们更深的思考。倘若人类真的将佛祖收回的“尾巴”重新赋予自己,那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将彻底改写,我们或许会迷失在技术的幻象中,忘却生命原本的珍贵与美好。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坚守生命的本质与尊严,让科技成为助力而非主导,让生命在有限中绽放无限的光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