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命
若数字生命成为现实,你是否也想拥有?
2/24/2025

若数字生命成为现实,你是否会借助AI技术,让已故亲友“复活”?赋予他们记忆、语言、文字和动态形象,使其仿佛从未离开。想必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点头,我亦如此。我的外公离世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我渴望他能拥有数字生命,与时俱进地了解当下数字化生活的便捷,如出门无需携带现金,只需扫码支付。那些我记忆模糊或未曾知晓的往事,也希望能与他再次确认。曾经嫌他唠叨,如今却无比渴望再次聆听他的声音。
我甚至期盼自己能拥有数字生命,且具备独立的知识与能力。设想将一些重复性工作交给AI,或许连创造性工作,因数字生命与本人想法高度一致,也能出色完成。这仿佛能让我在家轻松躺平,派“影分身”代为上班,尽享安逸。
然而,数字生命若真的出现,诸多问题接踵而至。谁有资格复活离世亲友?仅限直系亲属吗?离世者本人若能表达意愿,又是否愿意被复活?在世之人能否被制作成数字生命?如今,百度地图导航语音可使用明星声音,普通人也可自行录制,只需几段音源,就能让其说出任意话语。乙女游戏里,玩家可选用爱豆声音,这尚可接受,因爱豆享有知情同意权。但普通人的声音、影像若被随意复制,落入别有用心者之手,用于诈骗亲友钱财,后果不堪设想。如今,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数字生命真能代表本人吗?微信公众号的AI助手虽能模拟对话,却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若其乱发言,责任应归咎于微信还是公众号所有者?小度、小爱同学、天猫精灵、Siri等智能助手,以及虚拟歌姬洛天依,它们算不算数字生命?记忆移植与精神永生是否有望实现?即便没有真人原型,是否能按个人意愿定制数字生命,比如打造一个美丽聪慧的虚拟女儿?
深思熟虑后,不难发现数字生命若成真,绝不会仅局限于网络空间,必将对现实生活产生深远影响。若无法有效管控,其潜在危害不容小觑。技术在飞速进步,伦理道德也必须同步跟上,方能确保数字生命的发展不偏离正轨,真正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