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命
硅基生命还是碳基生命?不要“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2/23/2025

在一场引人入胜的演讲中,尹烨深入剖析了CES这一美国科技界的两大盛会,即消费电子与生命科学领域。他指出,当下人们热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硅基生命智能的不断进化,从早期的弱人工智能逐步迈向通用乃至强人工智能;二是碳基生命,也就是人类自身,是否有望实现永生。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思考。
他以DeepMind公司创始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例,该创始人曾宣称“十年内人类所有疾病皆可治愈,人类寿命有望达150岁”。这一看似大胆的预言背后,是基于其公司开发的蛋白质预测技术,该技术有望大幅加速制药进程。无独有偶,人工智能领域也有人认为,借助AI的赋能,新药研发速度将大幅提升,若人类能攻克所有疾病,寿命延长至150岁并非遥不可及。然而,尹烨对此持有谨慎态度。
他强调,不能因西方人在市场营销方面的造诣而忽视其言论的片面性。那些看似半真半假的论断,虽为人们指明了方向,却也容易引发盲目跟风。尹烨直言不讳地指出,人们往往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过于肤浅,只看到其带来的益处,却忽略了潜在的弊端。试问,若疾病消失,痛苦是否也随之消散?人们是否会因长时间沉浸于手机屏幕的狭小世界而感到孤独?精神卫生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他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人们对生命的不敬畏,即便是在科学家群体中,这种现象也颇为常见。
尹烨并非全盘否定先驱们的贡献,但他提醒大家,在面对一些反常识的概念时,需保持清醒的头脑,炼就一双慧眼。他进一步指出,高科技与P2P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如何辨别其中的骗局,需要借助更深层次的科学观来思考。他批评了一些科学工作者的狭隘思维,以“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来形容这种偏见。例如,传统汽油车从业者反对电动车,而电动车从业者又对汽油车嗤之以鼻,双方陷入非此即彼的对立局面。然而,科技的本质不过是让“锤子”的锤头变得更大,人们却往往忽视了精神文明与物质进步应同步增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