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命
激活中华典籍的“数字生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1/16/2025

2025年1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牵头,携手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扬州市图书馆、澳门大学图书馆、孜珠寺等8家古籍收藏单位,共同举办了第十次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发布会。此次盛会是国家图书馆2025年元旦、春节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向全社会免费新增发布古籍资源18705部/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堪称古籍数字化领域的一次里程碑式事件。
从资源类型来看,本次发布的古籍资源涵盖了汉文古籍、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以及石刻拓片数字资源等多个领域。国家图书馆发布的汉文古籍296部,其中善本53部,普通古籍243部,善本中的宋金元本42部尤为珍贵,多为世间罕见的版本。与此同时,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发布56部,以藏文、蒙古文、满文为主,凸显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特色。石刻拓片数字资源188种,其原碑为清代及民国时期刻立于河南省洛阳市的石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石刻艺术与文化的深厚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1月18日恰逢苏东坡诞辰988年,本次公布的资源中有与苏东坡相关联的9部宋元本,这不仅是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深切纪念,也从侧面彰显了古籍资源在传承历史文化名人精神方面的独特价值。扬州市图书馆本次发布馆藏古籍43部,均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明代古籍,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澳门大学图书馆捐赠的数字古籍,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为大众提供公益服务,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古籍资源库的内容,也体现了内地与澳门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紧密联系与合作。
首都图书馆本次发布国家珍贵古籍文献163部(含全文数据67部),吴晓铃先生赠书407部,同时发布的“首都图书馆藏国家珍贵古籍图录知识库”和“《牡丹亭》专题数据库”,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上海图书馆则在此次发布会上大放异彩,新增发布9761种古籍,在“上海图书馆古籍目录”平台发布古籍总计10233种,平台提供古籍书目数据查询和全文影像浏览,其发布的古籍多为馆藏善本,如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宋刻本《十一家注孙子》,是《孙子兵法》最为重要的传本之一,还有多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馆藏经典宋元本,如宋刻《集韵》《钜宋广韵》《周髀算经》《九章算经》《曹子建文集》、元刻《颜氏家训》《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等,这些古籍在版本传承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上海图书馆本次新增发布家谱6551种,在“上海图书馆家谱知识服务平台”发布家谱总计15116种,为研究家族文化、地方历史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南京图书馆江苏古籍资源库发布1035种古籍,以方志和家谱为主,同时发布的“江苏省古籍存藏目录”数据库和“南图馆藏新印丛书综合目录”,为研究江苏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甘肃省图书馆本次发布188种1051册西北地方文献古籍,包含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的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地理等古籍善本图书,这些资源对于研究西北地区的区域文化特色与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在古籍普查登记方面,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公布了最新的数据更新情况。2024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新增发布55家单位古籍普查数据116346条1009870册,累计发布319家单位古籍普查数据941708条8982920册。此外,《文献》杂志完成全部已刊发论文数字化工作,已于“中国古籍保护网”发布2024年第1、2期,其余将陆续发布,这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资料获取渠道。
基于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互联网共享资源的方式,使读者和研究者可以足不出户查找和阅览古籍资源,已成为中华古籍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华古籍资源库”凭借其丰富的资源类型和品种、庞大的体量,已成为全国古籍资源类型和品种最多、体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源共享发布平台。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将超过15.8万部(件),其中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中华古籍资源库”的专题资源库达到29个,发布古籍影像资源超过10.6万部(件),45家单位发布古籍资源超过5.2万部(件)。这一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不仅为古籍的保护提供了数字化的保障,也为古籍的传播与利用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中华古籍资源库”项目于2023年获得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典型案例在乌镇进行了现场发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激活中华典籍的‘数字生命’——中华古籍资源库服务与实践案例”更是入选中国互联网协会2024年度互联网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特别推荐案例,这充分证明了该项目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卓越贡献与重要价值。
在发布会上,各方围绕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合作服务机制、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方式、古籍数字化标准规范、智慧图书馆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联合各古籍存藏单位,优化古籍数字资源建设和合作机制,做好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服务,并依托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开展形式多元的个性化古籍知识服务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这不仅是对古籍保护工作的承诺,更是对中华文明传承的担当,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华古籍将在数字化的浪潮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文化财富。